跳转到主要内容
政策研究
国务院国资委对CSR/ESG报告编制要求:
国务院国资委对于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、关注、引导已持续十余年,中央企业也成为履行社会责任主力军。2020年,国务院国资委发布《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方案》,推动更多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披露ESG专项报告,2022年5月27日,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《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》提出,积极参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ESG信息披露规则、ESG绩效评级和ESG投资指引,为中国ESG发展贡献力量。推动更多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披露ESG专项报告,力争到2023年相关专项报告披露“全覆盖”。
A股市场CSR/ESG报告编制要求:
中国内地A股上市企业ESG信息披露主要依靠政府部门引导,如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《〈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报告〉编制指引》、上海证券交易所《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 号——规范运作》、深圳证券交易所《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》和香港联合交易所《环境、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》。
港交所对ESG报告编制要求:
2011年港交所就开始了对ESG信息披露的实践探索,开始制定ESG报告指引并首次公开征询意见。次年,港交所便发布了《环境、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》(以下简称《ESG指引》),建议企业披露ESG相关信息。2014年,香港政府发布《公司条例》,要求港股上市企业必须进行ESG信息披露。港交所先后在2015年和2019年对《ESG指引》进行修订,2019年底修订的最新版指引中首先对企业ESG报告发布时间进行调整,规定企业必须在财年结束后5个月内发布ESG报告,提升了ESG信息的时效性。同时新版指引还鼓励报告发行人寻求第三方机构进行鉴证,以加强报告信息的可信性。

行业洞察

IPO上市一直是企业发展的重大节点,但如何顺利完成这一节点的过渡却是一门并不轻松的课程。在IPO阶段,企业不但要在财务、组制、融资等方面做好准备,对舆情风险管理工作的搭建也是必不可少的。证监会等部门在此时会对IPO企业的舆情动向保持高度关注,对敏感信息更是高度重视。大到监管信息的披露,小到一则消费者吐槽,这些敏感信息在网络信息环境中,都有发酵、扩大为舆情风暴的可能,进而对IPO企业的上市进程和经营等造成不良影响。
纵观全年A股市场表现,IPO成绩单亮眼:融资规模580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,股权融资对实体经济支持成效显著。A股IPO领跑全球,不论数量还是融资额均远超全球其他各大资本市场。中国经济的韧性、注册制改革、以及鼓励已在境外上市的大型红筹公司回归A股是推动A股IPO取得如此佳绩的关键因素。